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讲述人: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艺术学院教授 吴新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信心。
200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回到石河子大学工作时,我便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开展新疆非遗保护和研究。当时,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并不多,这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不少困难。但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这是新疆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十余年来,我们扎根新疆大地做研究,从零开始探索和积累,逐渐影响和聚集起一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新疆非遗研究工作的开展。2011年,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新疆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机构,是集非遗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平台。中心坚持“求真”原则,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开展非遗科学研究和资政服务,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出版了新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2016年开始,中心聚焦非遗人才培养,将其与手工艺行业发展、乡村振兴及非遗文旅融合升级等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疆、兵团现实需要开展工作。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对新疆非遗领域的研究由“求真”转为“致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成果丰硕。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绣娘左拉汗,是我们承担的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遗研培项目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研培班第一期的学员,参加培训时她已经70岁了,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却也是最努力、接受新理念最快的学员。参加培训后,左拉汗成立了哈萨克族刺绣合作社,不仅自己年收入突破五万元,还带领连队妇女职工一起创业致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让我们提振了信心。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继续在“求真”和“致用”上下功夫,力争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升级、服务社会发展和更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报记者赵明昊、光明日报通讯员甘秀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5版)
陕西安康:为群众发放“爱心药”******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㊺】
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昊
“您好,这是政府发的药,小白袋是发烧的时候吃一颗,黄袋子是全身疼时才吃一颗,千万不能吃错了,有啥问题先给我打电话再吃……”1月6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叶坪镇卫生院妇幼专干张荣新、镇民政所干部雷天坤挨家挨户一边发放免费药品,一边再三叮嘱。
不仅仅是叶坪镇,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汉滨区多方筹措,在紧急采购132万元感冒退烧类药品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同时,通过民政、慈善等部门采购和干部职工捐赠,组织了价值48万元的退烧、止咳、抗病毒、抗菌类等26种药品,下发到辖区37个镇卫生院,专门用于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免费供药。
“我们按照分批发放、逐步到位的原则,要求卫生院和村医务室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特殊人群对症开处方、免费供药。”安康市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胡登基说。此外,安康市各药企也纷纷参与医药物资保障工作,为群众发放“爱心药”。
“每人可在门店免费领取6粒布洛芬和一袋维C银翘片,60岁以上的老人,优先发放。”1月6日,在位于安康城区党校路南苑国际小区楼下的朋成大药房内,药剂师庞贞珍一边招呼着进门的群众,一边熟练地发放着药品。
“我们最近在厂家蹲点采购了一批药,计划将100万余粒布洛芬片和10万袋维C银翘片,免费在13家连锁门店进行发放,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安康市朋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朋成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4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